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当前热文:“中关村硬科普平台”正式发布 打造助力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

来源:光明网   发表于: 2023-05-29 11:32:28  

5月28日,2023中关村论坛-硬科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海淀公园举办,论坛现场,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指导下,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科服)、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国际会展公司)、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简称果壳公司)联合发起“中关村硬科普平台”,共同助力创新前沿科技走向大众、走进生活。

“硬科普”的轻巧传播

活动现场,五位科学家带来了“中关村硬科普平台”的第一场硬科普演讲,为公众讲述“上天入地”的高科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做辆漂亮的火星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揭秘了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理念和过程,并引导大家思考人类探测火星的原因及意义。薛定谔猫能听到引力波吗?围绕量子世界的特殊现象,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尹璋琦讲述了量子世界和宏观世界如何交汇。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香港大学空间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起源太空创始人兼CEO苏萌,带公众一起进入科学世界,探索浩荡宇宙。

“科学家硬科普演讲”是中关村硬科普平台的重要科普方式之一,主要通过邀请硬科技领域内的科学家、行业专家,面向社会公众,讲述科技前沿的故事,分享科学知识,让高深莫测的高科技触手可及。

据介绍,中关村硬科普平台还将推出硬科普短视频、硬科普博物馆、硬科普实验室、“科立方”(硬科普传播载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直观地解释硬科技最新发展成果,让“艰深”的硬科技变成“轻巧”的文化大餐。

未来,中关村硬科普平台将制作系列硬科普短视频,采用实拍、2D动画、3D动画等形式,将硬科技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直观解释科技的原理及意义,降低公众理解门槛。硬科普博物馆将来到校园、科技园区、商业综合体、城市科技节等场景,为观众提供多层次、沉浸式的趣味观展体验,让其身临其境体验科技的震撼魅力。硬科普实验室将链接各类前沿科技实验室与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一方面,在专业科普团队支持下,制作科普内容;另一方面则开放给公众进行参观、体验,研学,让公众近距离接触真实的科研实验过程,体验前沿科技一线工作。“科立方”则是中关村硬科普平台打造的多媒体沉浸式艺术装置,通过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以视觉化的理念和方式,来展示硬科普内容。

作为中关村硬科普平台的首批发起运营机构,中关村科服公司还将在中关村易创平台上线“硬科普服务”专栏,服务于更多科普机构和社会公众。

“硬科普”背后的“硬科技”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是科学普及的前提,而同时,科学普及又能涵养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起点。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为投资者、企业家、社会公众所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化落地,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助力。这也正是“中关村硬科普平台”推出的初衷。

果壳创始人兼CEO嵇晓华认为,不同于日常科普,硬科普是为硬科技服务的科普,指向的是前沿科技的科普、科技产业。“硬”科普既是手段,也是目标。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我们要解决科创链条上元化主体的内生动力。在此命题下,硬科普可以成为打通整个科技创新领域的超级连接器。

“中关村发展集团发起中关村硬科普平台计划,有其天然的优势。我们也将科学普及视作自己的社会责任,未来也将吸纳更多的硬科普服务机构加入。”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金辉介绍。据了解,中关村发展集团长期深耕中关村,与众多硬科技科研机构、企业、服务平台联系紧密,围绕大信息、大健康、大环保、大智造产业的“硬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全周期、管家式、一站式专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包含20大类200余项科技服务产品的集成服务版图,构建起了高端人才、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投资机构、专业服务平台等要素汇聚的创新生态。这些“硬科技”的储备,正是“硬科普”源源不断的鲜活内容。中关村硬科普平台也将成为未来集团服务“硬科技”、融通产学研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上一条: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败诉!

下一条:最后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