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不断刷新磁共振成像技术极限 浙大教授吴丹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来源:温州网   发表于: 2023-05-04 10:35:47  

生物、工程、计算机……如何将这些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从“机缘巧合”来到这个领域的本科“小白”,到成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20年韶华倾付、岁月沉香,吴丹的一腔热血已献给了这个专业。


【资料图】

在五四前夕公布的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中,80后科学家吴丹名列其中。

吴丹毕业于全美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被聘任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并主持美国国家卫生所R01、R21、R03等项目,是当时领域内冉冉升起的一颗科研新星。虽身在异国他乡,但吴丹一直关注着国内磁共振领域的发展。

“我们国家磁共振领域正在迅速发展,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2018年,33岁吴丹毅然放弃在美国已建成的团队,回到母校为建设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原本,吴丹研究的是针对动物的磁共振技术,而回国后她将转到研究针对人体的生物工程技术,在理论、实操上都有许多新知识,几乎是要重新学习一个领域。在那段时间,她夜以继日地专研新知识,完全没有“海归”的傲气,不断虚心向周围科学家请教、学习全新的实验技巧,半年过后,她很快转换了原本的知识储备,成为了针对人体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的专家。

时至如今,吴丹已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了高场下活体大脑0.1毫米和离体大脑0.03毫米的超高分辨率“活体显微镜”,带领中国团队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在成像速度和空间分辨率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提到自己的工作,吴丹总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我能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对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意义。”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分辨率大多只有1毫米,吴丹研发的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让磁共振影像的分辨率从以1毫米为单位精细到以0.1毫米为单位。这意味着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能看到生物组织千分之一的细节,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而吴丹研发的基于弥散磁共振的微结构成像方法,更是精准重建细胞微结构特征,建立了逼近病理金标准的“无创病理”诊断系统。这一系列成果实现了成像尺度从宏观到介观、甚至微观的突破,引领国际磁共振技术前沿推动我国医疗影像产业升级的新装置、新方法和新技术,也为我国脑科学发展提供了支撑。

回国5年,吴丹总是感慨我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的筚路蓝缕,从过去的国外垄断到现在国内约30%的磁共振设备为国产研发,凝结了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作为其中一员的她,正实现着当初回国时的信念。

“我的成长,是和中国的磁共振成像产业的成长同频的。”归国这些年,吴丹的科研水平一直在提升,作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及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团队首席科学家,她组建了50余人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磁共振影像团队,取得了一项项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在越来越多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下,吴丹看到了国际磁共振产业的格局已悄然变化,而她心心念念的中国医学影像学日渐成熟。

吴丹从不抱怨科研的苦,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努力与挫折轻描淡写:“科研很多是从0到1的事情,失败是最正常的事情。”在她看来,包括医学影像在内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一线科研工作者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础,那些试错也将成为未来的经验,不断将科学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科研,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工作,需要传承接力、接续奋斗,现在吴丹不仅仅是科研一线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科学家,更有了一个光荣的新身份——领着一群“萌新”的老师。

“我很羡慕现在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他们有着我们当时没有的资源,有更多学习、与名师交流的渠道。在现在我国现在技术的基础之上,我相信他们会有更多成就!”对于青年人,吴丹不是空有期待,她给予的更多是实际的帮助。

去年7月的一天,对磁共振方向感到好奇的本科生吴佳妮向吴丹透露了自己的兴趣,当时已是晚上8时多,怀胎十个月左右的吴丹很快把吴佳妮约到自己办公室,分享自己的经验——技术开发怎么做、哪些课程需要看、什么东西需要学……这些本是博士生才能学习到的知识,那个夏夜,吴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倾囊相授,并把自己手头上的一些资料也给了吴佳妮。

“我本来以为我作为本科生,还没有能力接触这些东西,是吴老师给了我信心,帮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年毕业后,吴佳妮将前往吴丹曾任职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科研的接力棒,传到了她手上。

像吴佳妮一样的学生并非个例。近5年,吴丹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8篇,她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余篇,作国际会议口头报告2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金奖6项、银奖5次……这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最终都会带着为中国科研献身的青衿之志,成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的领域的“弄潮儿”。

多少个夜晚,从外面望向吴丹的办公室,屋内的灯总是亮着。“吴老师是一个对工作有着高要求、高标准的人,是我科研道路的榜样。”在吴佳妮印象中,吴丹总是隔两天就到实验室和大家交流最新的研究情况,晚上吴丹也常常自主加班,即便周末吴佳妮也会看到老师吴丹在实验室推进新的工作。虽然已经荣誉加身,吴丹却丝毫没有懈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她的工作态度,为国付出、不萦私利是她的科研理想。

“我觉得做科研工作,就要有着探索未知的热情。做科研工作需要坚持,即便可能会遇到失败,也不会阻挡我一路向前。”吴丹说。

关键词:

上一条:与法“童”行

下一条:最后一页

推荐内容